內容:
第一集 —《梁惠王篇》:
孟子出生於動盪的春秋戰國時代,其母以“孟母三遷”的典故說明周圍環境對小孩成長的影響,培養孟子恆心向學的正確態度。孟子推祟孔子的儒家學說,到處遊說君主施行王道仁政,著有“孟子七篇”《梁惠王篇》?述了孟子以“五十步笑百步”、“遁辭”、“不為和不能”等生活上的比喻,來游說梁惠王放棄私利,而施行仁義,才是上選的治國之道。
第二集— 《公孫丑篇》:
本篇記載了孟子與齊宣王、梁惠王及多位君王的對話,並重點剖析「尊王賤霸」的治國主張。於此篇中,孟子強烈抨擊當時五霸窮兵黷武的政策,並提倡以「王者的風範」來管治國家──國君應胸懷正氣,效法堯舜以德服人、用人為善、從善如流和憐恤弱小的德行來治國,即所謂「浩然之氣,親賢人、遠小人,施行仁義,便能不戰而勝」。
第三集 —《滕文公篇》:
孟子認為人性本善,應效法堯舜的仁德,取聖賢之道,不論受到富貴、貧賤或威武等生活壓迫,人仍必須堅持自己的道德抱負,不能放棄正道而去遷就別人的不正。於本篇中,孟子強調男兒漢先以修身為本,往後才可以齊家治國平天下,做個真正的大丈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