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2860)
|
|
明清名人中國畫題跋 Ming Qing Ming Ren Zhong Guo Hua Ti Ba
作者: 張岩
登入後可上載此產品的圖片.
|
產品內容 |
內容:
新舊世紀之交的大喜年頭,陜西人民美術出版社舉辦了《二十世紀陜西書法篆刻集》首發式暨作品展覽。會上,該社美術編輯喬江英女士告訴我,有一本《明清名人中國畫題跋》的書稿,作者是陜西師大的張岩同志,想讓我幫著審定一下,同時順便寫一點序文之類。說實話,每逢此類展覽,我是儘量抽身前往,既觀賞學習,又借機與同道好友聚會,相互切磋。在這等環境和氣氛中,不容細加思索,我便隨口應諾了。
應人事小,誤人事大。回到家里正有點犯愁,張苦便風僕僕地跑來,把厚厚一疊書搞擺在我的案頭。原來,對張岩同志我不僅早有所聞而且也見過面的,他在陜西師大圖書館書畫藝術室工作,我曾參加過他參與主輯的館藏《中國名書畫選》首發式,其後又在報刊上讀過他所發表的論文,還存有他的一冊《張岩花鳥畫集》。在這七彩繽紛熙來攘往的競爭社會?,要謝絕各式的誘惑而潛沉下來認真作一點文字,也真不那麼容易。張岩終於又熬出一部來,和許多有志的年輕人一樣,真是後生可佩。
中國繪畫歷來很講究“詩意”,一直保持著與書法和文學緊密結合的傳統。所謂“點畫清真畫法原通於書法;風神超逸,繪心複合於文心”(笪重光),畫以形傳神,詩寓神於形,詩意本來就蘊藏在畫幅之中;加上一個“寫”字道 盡了書法在其中的特殊作用,即用書法之法縱筆放懷“以意寫之”。這是一種超自然的心靈表露,是重視精神表現的必然,誠如蘇軾所雲:“文以達吾心,畫以達吾意而已。”至元朝以降,這種趨向進一步得到有意識地強化,書法入畫,詩書畫相得益彰,款識、題跋之風大起,直至明清更是盛行不衰,這是中國繪畫所獨有的文化現象,也是其可貴之處。《明清名人中國畫題跋》正是從一個側面向我們展示了這一文化現象。披閱一過,我深知這其中包含著編著者惟有自知的冷暖甘苦。收集,整理,分類,耙疏,點校,這看似簡單的勞作,若缺乏書畫鑒賞的藝術修養、古文水準、草書的辨識能力,以至訓詁知識,是絕難勝任的;何況既是題跋,難免興之所至,軼出常規,信筆成致,這就更增加了辨識的難度。然而,張岩耐心地闖過了這一道道難關,終於把這本《明清名人中國畫題跋》呈現在我們面前。
一冊在手,玩跡探情,循由察變,我們可以從這一系列題跋中領略到不少有關書法、畫法,詩中境趣、畫中性情;不論是因畫賦詩、題詩入畫,或者妙想連珠、具紙另書,都能與畫面相生相發而絕非死咬住畫面作圖解,或者“拉郎配”、硬湊合;不少題辭跋語其本身就是饒有畫意的詩或意味雋永的小品文。所謂“此中大有逍遙樂,難說與君畫與君”,好的題跋正是迎難而解了,既能開掘畫外之意以抒發心聲,擴大畫面的精神容量,又強化了畫面格局的形式美感。我們從品賞中不僅可以陶情冶志,增長見識,開擴思路,提高審美情趣,體味書畫家“身兼文墨”的道理,而且也足以給胸無點墨而徒然賣弄文彩者如薛蟠式的生吞活剝一個很好的策戒。當然,除了珍貴的資料價值之外,有心的讀者如果能進一步以現代的意念去剖析與回觀傳統繪畫,斟酌損益,棄粗取精,在向現代轉換與發展中作出有教養的創新,我想也不失編著者本意的。
以上感想,充之為序,不知可否。
年月日苦樂齋
|
|
(452860-0001)
|
明清名人中國畫題跋
[Books]
(日期:2005-07-21)
售價($):
HK$212
(US$)
發行商:陜西人民美術出版社
產品語言: 簡體中文
頁數: 807
國際書碼: 753681271X
出版年月: 2000/11/01
印刷年月: 2000/11/01
印刷版次: 1
尺寸: 大16開
字數: 60000
印數: 51.5
Nil
|
購買
|
|
|
參考匯率: US$1 = HK$7.8 RMB$1 = HK$1.1
|
|